對於浮世繪的印象,仍然停留在梵谷的畫作背景圖,或是影響西方印象主義的版畫?想深入瞭解18世紀日本插畫的精髓,那麼該走一趟布魯塞爾遠東博物館(Musées d’Extrême­Orient)去觀賞「Hokusai浮世繪」,以及首度在比利時披露的葛飾北齋【繪本:隅田川兩岸一覽】原件。

「浮世繪」是十七世紀日本興起的一種描繪世間風情的繪畫型式,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狀態、風景、人物及戲劇等等,較常以版畫型式出現,但是也有手繪的畫作。【繪本:隅田川兩岸一覽】作者葛飾北齋〈1760­1849〉,本名中島時太郎,江戶人,十四歲學雕版印刷,十八歲與浮世繪畫師勝川春章學畫,其後又從狩野融川寬信處學習狩野派技法,1826年他以不同角度畫了「富嶽三十六景」,因而遠近馳名,更奠定了他浮世繪大師的地位。

葛飾北齋的繪畫作品很多,而在日本文化三年〈1806〉他以隅田川兩岸風景畫了【繪本:隅田川兩岸一覽】名所繪本,奠定了「名所繪」第一人之稱。「名所繪」就是風景畫,是由葛飾北齋及歌川廣重所確立的浮世繪種類之一,葛飾北齋受到當時旅行話題盛行所影響,繪製了著名的「富嶽三十六景」,成功將日本浮世繪從「美人畫」移轉至「風景畫」,最有名的便是「凱風快晴」富士山。

【繪本隅田川兩岸一覽】分上、中、下三卷,共有圖畫二十三幅,兩頁為一幅,幅幅相連,其景觀猶如繪卷從上至下,連續的將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隅田川兩岸風光收入,每頁題有狂歌二、三首,畫面構圖豐富,筆觸細膩清爽。隅田川是貫穿江戶的唯一大河,在銀座流入海灣,是江戶時代市民的遊覽首選,而且也是貨物運輸交通要塞,因此河川兩岸總是一片繁華昇平的景象,這些生活景象,葛飾北齋用畫筆忠實的保留下來,以廣角方式紀錄,漁夫、挑夫、船伕、藝妓、旅人...穿梭其中,讓人感觸到江戶時代都會情調。

葛飾北齋一生都在尋求進步,臨終前他曾感慨謙虛的說著:「我多麼希望自己還能再活多五年,這樣子我才有時間嘗試成為一個真正的畫家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