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經有個藝術家長輩告訴我,最美麗的畢卡索美術館不在巴黎,而在位於法國南方的小漁港安提布(Antibes),只有到了安提布,才會理解畢卡索作品裡所要表達的歡愉;年少的我對於長輩說的話半信半疑,不過,也讓我下了決心要遊遍畢卡索美術館來做個比較。

世界上許多城市,只要一提及他的名字,腦海中便會噹一聲,自然地與某位文學藝術大師連結在一起,像是伊斯坦堡孕育了奧罕帕幕克,說到布拉格馬上浮現出卡夫卡,布宜諾斯艾利斯則隨時飄散波赫士的影子,而蔚藍海岸的小鎮安提布(Antibes)則絕對離不開畢卡索。

畢卡索像是個狡兔,在歐洲許多美麗的城鎮都有他的足跡與巢穴,多數人對畢卡索的印象是巴塞隆納與巴黎,這兩座繁華大城市,前者是他求學的地方,年少青澀「藍色時期」作品,留在巴塞隆納畢卡索美術館;後者是讓他墬入愛河使得藝術人生觀改變的關鍵「玫瑰時期」風格城市,因此巴黎畢卡索美術館是所有美術館中展藏豐富的佼佼者;城市之外,西班牙安達魯西亞的海港馬拉加(Malaga)是他出生的地方,在舊城區亦有一座畢卡索美術館,展出他的童年與鬥牛相關畫作與雕塑。

所有的畢卡索美術館,都有一個共通點,就是要很有耐心去排隊排很長,而且管理員都不太有笑容,尤其是西班牙安達魯西亞的馬拉加(Malaga),除了謹慎控制館內人數之外,還要小心翼翼通過安檢,所有皮包、背包也會被要求打開來檢查,好像愛好藝術的人也有可能是恐怖份子的聯想;經過這些畢卡索美術館的經驗後,當我們走到南法安提布畢卡索美術館的門口時,心裡有些忐忑不安,該不會又要浪費一小時來排隊等待吧?

先逛了一圈安提布老城區的港口後,才走進畢卡索美術館。安提布原出於古文「Antipolis」,古希臘的貿易港,也是歐洲的老海港,歷經了幾個世紀的增建,目前的規模主要歸功於17世紀時軍事工程師佛邦(Vauban)所建的主港口,而位在佛邦港的方堡(Fort Carré)則因曾經囚禁拿破崙而出名。從港口走到美術館大門,沒想到美術館大門外居然沒有人,原來是剩下半小時要關門了,館方已經不賣票,我們還是硬著頭皮走進去,警衛先生望著腕上的錶,再看看我們說,好吧,就讓你們進去參觀,但是時間一到,你們就得迅速離開唷!哇~難道,安提布美麗的風光,也滋潤了美術館管理員,讓他做人處事變得柔軟有彈性。

畢卡索美術館位在格里馬迪堡(Château Grimaldi)內,最初建於四世紀的羅馬時代,原為摩納哥王室格里馬迪家族所擁有,1928年法國安提布市政府籌款將城堡買下,作為藝術展覽用,1945年九月畢卡索受英國領事館邀約,前往安提布參加兒童美術繪畫展,畢卡索驚艷於安提布湛藍的海岸線,此次展覽也是格里馬迪堡因為戰爭關閉了六年後首度開展。

展覽會結束後,畢卡索搬來安提布港口旁的朱翁雷班(Juan-les-Pins)海灣,與雕塑家兼攝影家朋友共同居住與畫畫,後來,這位朋友在海灘上向畢卡索開口提議,何不為格里馬迪堡畫張收藏作品,畢卡索思考了一下說,「好啊!但是要先讓我好好的參觀格里馬迪堡」,就在參觀時,基金會則提出建議,「何不利用格里馬迪堡的二樓作為工作室呢!」興奮的畢卡索連忙答應並說,我將不僅為此地作畫,還要把格里馬迪堡好好的佈置一番。

他定居下來後,畫下了《安提布夜釣(pêche de nuit à Antibes)》、以及著名的《生之喜悅(La Joie de Vivre)》,短短的一年內,創作了60餘幅畫作,隔年離開此地時,他把在安提布創作的百餘幅畫作全都捐贈給格里馬迪堡,1955年畢卡索成了安提布榮譽市民,1966年12月市政府決定把格里馬迪堡命名為畢卡索美術館,1990年開始賈桂林畢卡索Jacqueline Picasso 捐贈了245件畢卡索遺作給安提布,成為南法收藏畢卡索最豐富的美術館。

從美術館的露天花園往外望,可看到地中海湛藍清澈的海色,那樣的大藍,真是令人心神蕩漾,可以想像當時畢卡索作畫的心情,如果我也住在這裡一年,會像畢卡索一樣靈感泉湧,創作出像《生之喜悅(La Joie de Vivre)》那般甜美喜樂的作品嗎?

後記:舊文新貼。寫於2010年九月。